一、活动内容
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(2022年版)》明确提出“使学生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”,要求“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,注重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,强化实践性、体验性、选择性,促进学生认识家乡,涵养家国情怀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,强调了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标。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要求“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、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”,提出责任担当育人目标。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”也将“责任担当”作为“社会参与”素养的关键要点。如何活用乡土资源,引导学生参与家乡建设实践,以促进其认识家乡、认同家乡、热爱家乡,涵养家国情怀、增强文化认同、树立文化自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。
在课程实践中,普遍存在对乡土资源育人价值和主体性认识不足;资源运用和学生实践方式单一;学生实践活动表面化、形式化和碎片化等问题。本次活动将聚焦上述问题,通过教学案例、教研沙龙、专家视点等活动,探索如何活用乡土资源,构建乡土实践课堂,引导学生在与乡土资源的真实交互中涵养家国情怀,发展责任担当意识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二、活动时间
2025年10月17日14:30-17:30
三、指导单位
广东省教育厅
四、主办单位
广东省教育研究院
五、协办单位
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项目(中山)
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项目(广州增城)
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项目(清远)
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项目(河源)
六、活动平台
教研网、粤TV、广东教育Plus、广东教育研究、广东教育传媒、广州教育联播、和教育、粤教翔云
七、活动议程
活动时间 |
活动内容 |
14:30-14:35 |
活动介绍
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陈丙生
|
14:35-16:20 |
课例展示:《行走崖口:我是金牌小导游》
中山市南朗街道南朗小学,刘红英;中山市南朗街道横门小学,吴振发;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,邓冠敏,六年级
课例展示:《探寻仙进奉:荔枝品牌振兴少年行》
广州市增城区仙村中学,戴敏婷、江懿,八年级
案例展示:《扎根茶乡:英德红茶青春赋新篇》
清远市英德市英德中学,包文婧、陈薇,高一年级
专家点评:胡军苟,广东省教育研究院
|
16:20-17:00 |
教研沙龙
问题:乡土实践课堂的育人价值、实施难点和策略
成员:
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林晓洁,高级教师,教研员(主持)
广州大学 任平,博士,副教授
清远市教师发展中心 苗臣耿,高级教师、教研员
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杨美红,高级教师、教研员
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华,高级教师、教研员
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陈丙生,高级教师,教研员
清远市英德市英德中学 包文婧,高级教师
|
17:00-17:30 |
专家视点:乡土实践课堂:路径和案例
梁烜,北京市教科院综合科主任、教育部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研制组核心成员
|
17:30-17:35 |
活动总结
胡军苟,广东省教育研究院
|
八、专家简介
梁烜,高级教师,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主任,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,教育部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、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》研制组核心成员。
任平,博士,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,“生活·实践”教育粤港澳中心副主任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;广州市“青年文化英才”、“年度学术新锐”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;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;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;入选广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。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、教育部、省级哲学规划课题10余项。近年在《教育研究》、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、《全球教育展望》等权威核心(CSSCI)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。其中多篇论文被知网评为年度全国100篇高被引学术论文,人大复印资料转载5篇。多篇论文刊发或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、光明网、新华网、搜狐网、新浪网、《中国教育报》、《教育文摘报》等主流新闻媒体。撰写的多篇政策咨询报告,被教育部等相关省市部门采纳。
林晓洁,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,高级教师,中山市优秀教师,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项目(中山)负责人。
苗臣耿,清远市教师发展中心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,高级教师,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项目(清远)负责人、广东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。中小学教师培训师,中小学“研学旅行”导师。曾获广东省名班主任,清远市优秀教研员、清远市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。主持和参加课题研究共11项。发表或获奖教育教学文章三十多篇。作为副主编参加编写德育专著一本,参加编写作文书两本。
杨美红,河源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,小学高级教师,广东省第四批基础教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项目(河源)主持人,河源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,河源市优秀教师、优秀班主任,河源市中小学骨干教师(县区种子教师)培训工作的指导教师,河源市教育科研专家库成员;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培养对象;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5项,其中主持一项省“十三五”规划课题并顺利结题,近年来指导教师参赛,先后获省级、市级奖项十多次。
李华,湛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,高级教师,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省级应用指导专家,广东省中⼩学智慧教育应用名师团负责人,湛江市中⼩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,南粤教坛新秀、湛江市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,指导青年教师获得广东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4人次,指导青年教师获得湛江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次;主编地方教材2本,主持省级规划课题1项、市级课题2项。
陈丙生,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,高级教师,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项目负责人、广东省中小学“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”名教师培养对象,广州市骨干教师。参与编写《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》、《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材》,主持省级规划和市级课题、区级规划综合实践、劳动教育课题多项。出版综合实践活动、劳动学科著作《基于C-STEAM跨学段中草药项目的开发及实施》。
刘红英,中山市南朗街道南朗小学语文教师,高级教师,中山市南朗街道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教研组组长。先后获评中山市师德标兵、中山市优秀教师,主持或参与8项科研课题研究,活动案例《视力的健康保护》获广东省二等奖,在省“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”教学设计比赛中获一等奖。执教课例《让“心灵之窗”永远明亮》及论文《实践农耕活动,提升核心素养》等多篇作品获中山市一等奖。
吴振发,中山市南朗街道横门小学德育主任,南朗街道劳动与综合实践中心教研组成员。获评中山市优秀共产党员、优秀教师、优秀德育干部及学校少年宫优秀辅导员。指导学生开展12项主题项目式学习活动,跨学科设计获省一等奖,多篇案例论文获市一等奖。主持参与4项省市级课题研究,开展市级讲座3场。开发的“养龟课程”特色鲜明,被《香山少年报》及中山电视台专题报道。
邓冠敏,中共党员,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任教师、教务处副主任。 深耕中职旅游教育,持有全国导游(普通话中级、英语初级)、省研学导师、研学考评员等资格。曾获广东省中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、2020年中山市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。
戴敏婷,广州市增城区仙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,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基地(广州增城)基地校骨干教师,广州市增城区初中综合实践学科中心组成员,曾获增城区“微班会设计大赛”二等奖,校级“三新育人”等,辅导学生参与市级征文大赛获二等奖。
江懿,广州市增城区仙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、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项目(广州增城)学校教师,曾任广州市增城区综合实践/劳动/STEM学科中心组成员,获得增城区高中教师解题比赛三等奖。
包文婧,英德市英德中学美术教师,英德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,一级教师,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项目(清远)学校工作坊主持人,清远市高中劳动学科中心组成员,英德市高中劳动教育学科兼职教研员。参加英德市课题“客家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”,多次开展专题讲座和主题案例分享,2024年被英德市教育局评为“英德市教坛标兵”荣誉称号。
陈薇,英德市英德中学高中物理教师,二级教师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中学生涯指导师(高级),英德市“师德师风标兵”和“优秀共产党员”,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项目(清远)学校工作坊成员,参加清远市课题《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创设真实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》和英德市课题《高中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研发》。
胡军苟,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,高级教师,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,主编《小学信息技术》、《综合实践活动》(7-9年级)等教材。